「衛教資訊」認識耳朵構造
20220916153315

耳朵是一個高度發達並且非常靈敏的人體感覺器官,它主要的作用是通過能量轉換來感知並且分辨聲音,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維持平衡。
描述耳朵功能的最好方法是描述聲波傳入耳朵的途徑。耳可以分為三部分:外耳、中耳、內耳。


外耳: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
耳朵的結構中唯一可見的部分是耳廓,它有著特殊的螺旋形結構,最先對聲音做出反應。耳廓的作用像一個漏斗,這樣更有利於聲音傳入耳朵。如果不存在這種漏斗式的形狀,聲波則能以更直接的方式進入聽道,然而這樣螺旋型結構會損失掉部份聲音能量,最終使得聽到並聽懂聲音內容變的困難的多。耳廓的重要性還在於內耳和外耳壓力差的存在,耳內的空氣阻力大於耳外的壓力是由於耳內的空氣受到了壓縮。
為了使聲波以最好的方式進入耳內,阻力就不應太高,而耳廓剛好能幫助克服耳內和耳外的壓力差。並使得這個傳聲過程更平穩且使更多聲音能夠傳入外耳道。聲波穿過耳廓,經過2-3厘米的外耳道,然後使鼓膜振動。

中耳
中耳由鼓膜、聽小骨、耳咽管組成,鼓膜是中耳的外側壁,向內耳方向成錐狀、半透明,將中耳腔或鼓室與外耳道分隔;聽小骨由錘骨、砧骨、鐙骨構成,總重約0.05克;耳咽管連接著中耳腔與耳咽腔。中耳有轉換能量和擴大聲能的作用。
轉換能量:中耳將外耳道傳過來的聲能轉換為機械能,聲音氣導傳遞至耳道,振動鼓膜並使依附於鼓膜上的錘骨柄動作,將振動傳遞至聽小骨,此時,中耳已進行了能量的轉換,由聲能轉換為機械能;之後,由於鐙骨底板的轉動,振動卵圓窗,刺激淋巴液的波動,又進行了一次轉換能量,將機械能轉換成液能。
擴大聲能:鼓膜的解剖面積約為83mm2,有效振動面積為55mm2,比鐙骨底部(3.2mm2)的面積大17倍,也就是說,聲壓由鼓膜傳至鐙骨底板可增強17倍;再加上聽小骨的槓桿作用,可將聲音擴大1.3倍,當然鼓膜的錐形,也可增加聲波作用在鐙骨底板處的力量,因此,可提升17×1.322.1倍,相當於聲強27dB

內耳
內耳由前庭、半規管、耳蝸組成。前庭與半規管還與視覺、身體本體感一起來完成平衡功能。聲音傳至內耳,引起內、外淋巴液的波動,再引起的纖毛的剪切運動進而形成傳遞訊號,最後傳給大腦皮層聽中樞感音。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主要病變部位即在此。